“月是故乡明——2025海峡两岸(漳州)中秋晚会”在漳州东山县举行。(供图)
10月5日(农历八月十四)晚,“月是故乡明——2025海峡两岸(漳州)中秋晚会”在福建漳州东山县成功举办。晚会以“同根·同源·同心圆”为主题,依托东山独特的自然风貌与人文底蕴,为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呈现一场凝聚情感认同、唤醒共同记忆的月夜盛典。
晚会现场。(供图)
山海为幕,涛声为乐,同享“月是故乡明”
晚会舞台依山傍海而建,背倚千年风动石,傍临东山关帝庙,遥望澎湖湾——以山海为幕、涛声为乐,营造“海上升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的唯美意境。
展开剩余85%风动石静立于潮汐间,见证千年沧桑,为晚会注入了厚重与永恒的氛围;东山关帝庙是台湾关帝信仰的发祥地、台湾近千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,关帝文化“忠义仁勇礼智信”的精神内核,为月圆之夜铺上了庄严而温暖的情感底色。
整场晚会以“月明”“情牵”“梦圆”三大篇章徐徐展开,每一环节都蕴含着文化巧思以及浓浓情谊。
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莉以一曲《海上明月》拉开帷幕,清辉洒落,思乡情浓,瞬间将观众带入月光如水的意境之中——月光照亮海岛,温暖回忆。
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莉演唱《海上明月》迪时策略。(供图)
晚会上,澳角村第一代渔民诗人许海钦登台朗诵《渔获满舱》,以质朴语言讲述耕海牧渔、奋斗圆梦的动人故事,展现东山人民的坚韧与豪情。
情景诗朗诵《渔获满舱》。(供图)
而展示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舞蹈《指掌春秋》与融合歌仔戏元素的创新歌曲《最美歌仔戏》,则共同呈现了闽南非遗在当代的活态传承与艺术升华。
舞蹈《指掌春秋》。(供图)
这一夜,两岸同胞千人鳞集,在海浪、奇石、月光的陪伴下,在辽阔海天之间,沉浸式感受“天涯共此时”的团圆之乐,收获“月是故乡明”的文化归属感。
一歌一咏,有情有思,叩响“我的中国心”
“海浪轻拂澎湖湾,白浪逐沙滩……”
在福建东山——这片祖国大陆距离澎湖最近的故土,台湾校园民谣奠基人之一的叶佳修经典之作《外婆的澎湖湾》悠然响起。叶佳修的歌声不仅唤醒了几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,更在中华传统佳节中,成为一道跨越海峡的温情问候,传递着血浓于水的亲情牵挂。
叶佳修演唱《外婆的澎湖湾》。(供图)
共同的文化记忆,需要被聆听,更需要被讲述。“乡情宰样好”,一句源自林语堂笔下的闽南诗句,意为“乡情何以如此之好”,道出这位文化巨匠对故土漳州的缱绻深情。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、文化讲述者意公子以此为情感线索,通过情景讲述与歌舞诗画的交融演绎,勾勒出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,让“两岸一家亲”不再是一句口号,而是可触可感的现实温度。
《乡情宰样好》。(供图)
张尕怂、林伟龙、孙爱爱共同演唱串烧歌曲《中秋快乐》,幽默轻快的旋律抚慰天涯游子心;著名台湾歌手叶启田回到闽南故土,倾情献唱家喻户晓的闽南语经典歌曲《故乡》《爱拼才会赢》,传递出闽南人“敢拼会赢”的精神气质;而著名香港歌手张明敏演绎的《我的中国心》,则将整场晚会的情感推向高潮,彰显家国情怀的深厚感染力。
张尕怂、林伟龙、孙爱爱共同演唱串烧歌曲《中秋快乐》。(供图)
叶启田演唱《故乡》《爱拼才会赢》。(供图)
张明敏演唱《我的中国心》。(供图)
情感为桥,同心成圆,书写两岸融合新图景
晚会不仅是艺术的展演,更是情感的汇聚。在互动环节《两岸话中秋》中,多位在漳州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登台分享,讲述了他们与这片土地深度融合的故事。
蔡鹤立则以自媒体“青年信使”为桥梁,记录台青生活、传播闽台文化。杨荫宽在诏安打造“香郁”茶饮,融合台湾奶茶技艺与本地特产,诠释“两岸文化相遇”的创意实践。汤有道选择漳浦种植凤梨,依托当地完善的产业链与便捷物流,将“甜蜜事业”发展壮大。
在漳台湾青年蔡鹤立(右三)、杨荫宽(右二)、汤有道(右一)工作分享。(供图)
地相近,人相亲,根相同。几位台青虽从事不同工作,却共同印证了漳州作为台胞主要祖籍地、闽南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,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先行先试,深入践行“两岸一家亲”理念,持续做好“通、惠、情”文章,着力厚植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成长的沃土,不断为增进两岸人民福祉、促进两岸共同发展作出新贡献。
“月是故乡明”不只是一台晚会,更是一次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鸣。这一夜,东山的月光照拂着每一条归家的路,也照亮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侨心中共同的文化星河。
三位漳州漳浦剪纸非遗传承人现场剪出晚会主题“同根、同源、同心圆”。(供图)
“月是故乡明——2025海峡两岸(漳州)中秋晚会”由漳州市人民政府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,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、东山县人民政府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、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,漳州市融媒体中心·漳州电视台执行,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冠名,贵州茅台、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分公司特约赞助。
(编辑: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)迪时策略
发布于:北京市启恒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